祸害王治郅,毁了姚明,信兰成凭一己之力让中国篮球倒退二十年
中国男篮曾经是称霸亚洲的存在,而在前任篮协主席信兰成上任的8年里,他却以一己之力逼退姚明、诋毁王治郅,让中国男篮倒退20年。
那么,这个让球迷们恨得牙痒痒的信兰成,是怎样将男篮“祸害”到如今这个地步的呢?
«——【·信兰成的错误决策·】——»
1997年,信兰成就任中国篮协主席。站在中国男篮主帅的位置上,信兰成清楚自己的使命——带领中国男篮走上世界舞台,实现国人的篮球梦。
为此,信兰成果断地缩减了CBA联赛的场次,让国家队球员有更多集训时间。一时间,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国家队身上,而俱乐部队伍进入了长达8个月的停赛期。
停赛期间,国家队队员们进入了密集式的集训。而俱乐部的队员们,原本应该在联赛中磨练的他们,此时却无比空闲。停赛期间,他们只能组织一些零散的训练,状态全无保障。
但是国家队经过如此训练后,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。在2002年菲律宾世锦赛中,中国队仅仅进入八强就止步,这无疑是对信兰成的严重打击。
而且信兰成为提升国家队而缩减联赛的做法,让众多俱乐部陷入了困境。长时间的停赛导致球员失去比赛经验,俱乐部的经营也举步维艰。
2000年,山西队老板王兴江决定退出联赛,他将球队转卖后便离开了这里。在信兰成的改革后,王老板看不到俱乐部的发展前景,经营困难是他退出的原因之一。
还有一部分是信兰成赋予裁判极大的权力,这引发了诸多争议。比赛结果的判断完全由裁判说了算,运动员和观众都无法查看比赛回放,无法对裁判判罚提出质疑。
这种黑箱操作导致裁判执法不透明,许多判罚结果都令人质疑。一时间,裁判的公正性受到广泛质疑,联赛的公信力也出现了明显下滑。
在2006年CBA总决赛的关键第五场比赛中,广东队在最后时刻遭遇了争议判罚,最终1分差距惜败。赛后广东队员情绪激动地围住裁判,要求查看回放录像,而信兰成却态度强硬,拒绝回放。
这场比赛的结果和过程都在联赛中引起了极大争议。裁判失公,信兰成也未能充分维护运动员的权益,联赛的公平与公正受到广泛质疑。
在信兰成任内,高达80%的球队都经历了教练更迭,一些球队一个赛季内甚至更换了两任教练。频繁更换教练给球员的训练带来了很大影响。
不同的教练有不同的战术体系和训练方法,球员需要时间适应。可是一更换教练,球员又要重新适应新的战术,状态起伏不定。
这种频繁更迭让球员来不及适应新的战术,也无法达到最佳竞技状态。在2002年世锦赛上,中国队表现并不理想,频繁更换教练也是一大原因。
在2008北京奥运会后,中国男篮甚至出现了近半年教练空缺的情况。这对备战重要赛事是非常不利的,也从侧面反映出频繁更换教练的弊端。
信兰成决定将球队的管理权从俱乐部手中收回,转交给地方体育局。这一举措让联赛的商业化运作陷入困境。
信兰成一方面收回了俱乐部的商业运作权,另一方面还想维持原有的赞助模式,这难以持久。在他推行改革的年代,中国篮球联赛的商业化道路出现了明显的倒退。
«——【·连累王治郅·】——»
2002年,王治郅被NBA选中,这本该是中国篮球历史性的时刻。当王治郅身穿华丽球衣,在NBA赛场上飞驰时,全国球迷为之兴奋。在这个时代,王治郅是中国篮球走向世界的希望。
然而,就在王治郅刚刚在NBA站稳脚跟时,信兰成的“召唤”接踵而至。为备战各项国内比赛,信兰成频繁地把王治郅从美国召回国内集训。王治郅不得不迅速收拾行李,与NBA的训练和比赛告别,踏上返回中国的旅程。
每每 NBA 赛季进入紧要关头时,信兰成定会发出“召唤”。王治郅只能放下手中的一切,匆匆回国报效国家队。他原本可以利用这宝贵的时间适应 NBA的训练与球风,巩固自己在联盟的地位。然而,信兰成的举措无疑打乱了王治郅的训练计划,也影响了他在联盟未来的前景。
2003年,王治郅终于迎来了在美国专心训练的机会。他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高强度的体能和技术训练中,使自己的球技达到新的高度。这对于一个年轻球员来说是难得的进步良机。然而,信兰成再一次发出了命令,要求王治郅回国备战世锦赛。
王治郅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处境。参加世锦赛是他作为国手的责任,但留在美国训练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为重要。经过纠结,王治郅最终选择拒绝了信兰成的要求,决定继续留在美国训练。
这一决定引起了信兰成的愤怒。在媒体渲染下,王治郅被描述为自私背叛国家的“叛徒”。信兰成不仅没有为王治郅澄清,反而将其开除出国家队,王治郅也在舆论压力下只能选择回国,结果再次失去了宝贵的NBA锻炼机会。
在反复奔波和训练中断的影响下,王治郅并没有逐渐适应NBA的节奏,原本看好他的球探和球团也渐渐失去了耐心。
2006年,王治郅与芝加哥公牛的合同到期,公牛队并没有和他续约。王治郅不得不与另一支弱队克利夫兰骑士签约,可是很快又被球队放弃。
在NBA荒废的这几年,本该是王治郅球技巅峰之时。他原本有实力在联盟站稳脚跟,甚至有机会像姚明一样成为明星球员。然而,在信兰成的频繁“召唤”下,王治郅彻底失去了在NBA发展的机会。
«——【·逼退姚明·】——»
2002年,姚明实现了进入NBA的梦想,为中国篮球步入国际舞台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凭借2米26的身高优势和出色的内线技巧,姚明很快在火箭队站稳了脚跟,甚至连续多年入选全明星阵容,成功晋级季后赛。这本该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,所有的光环都集中在了姚明一个人的身上。
然而,当姚明站在职业生涯的顶点时,信兰成的频繁“召唤”也随之而来。为了国家队的形象和利益,姚明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一切,参加层出不穷的商业活动和无关紧要的活动。
姚明原本可以利用休赛期进行恢复和训练,但信兰成却安排他参加各种剪彩、慈善表演等活动。姚明心里明白这些活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伤害,但在信兰成的压力下也只能硬着头皮前往,将自己的明星效应发挥到极致。
多年过度的商业活动和领导安排终于让姚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2007年,他的右脚严重受伤,不得不错过了关键的季后赛。这彻底动摇了姚明在火箭队的地位。
2010年,姚明在一次比赛中右脚跟腱断裂,这无疑是对一个职业球员的毁灭性打击。34岁的姚明不得不宣布退役,他的NBA生涯就此划上了句号。作为中国篮球的希望,姚明本可以 在NBA赛场上发光发热,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伤却无情地终结了他的篮球梦想。
相比姚明,王治郅在NBA的遭遇更显悲哀。作为中国篮球的先行者,王治郅本有机会在联盟长期立足。但是,信兰成的频繁“召唤”和决策错误,最终导致他在NBA郁郁待遇,无奈只能选择回归CBA。
更令人痛心的是,信兰成将王治郅在美国训练的正常选择描绘为“叛国”,导致舆论一边倒地批评王治郅。被信兰成扭曲了的名声,让王治郅在职业生涯后期饱受非议,他的NBA之路也无疾而终。
姚明和王治郅的遭遇令人扼腕,也让人反思篮球改革的路径。信兰成为追求短期成效,不惜牺牲运动员的长远发展。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,最终使中国篮球在国际舞台上难有建树。
当我们回顾过去,也应更加理性地思考未来。只有平衡各方利益,重视运动员自身需求,中国篮球才能持续进步,培养出更多的明星球员,在国际赛场上闪耀光芒。